Originally published at: https://kuaihuolin.com/【养生保健讨论】健康之路-腰痛穴治腰痛-膝盖-尺/
以下內容為2022年4月10日cctv10健康街節目中央視頻10的重點內容註釋,本期主題為《巧醫治痛》。
特邀專家:李書明。
主要內容:上部治下部疾病,解除下部常見的疼痛等。
上半身下部疾病的治療
腰部、骨盆、膝蓋、腳踝和腳後跟共同構成一個相連的運動單位,是一個多關節複合體。 一個部位出了問題,就會波及全身。 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病在上,取下;病在下,取上。 因此,對於下半身的疼痛,可以採用“從下而上治病”的方法來調理和治療,使體內的陰陽重新平衡。 背痛的原因有很多。 常見腰肌勞損、筋膜炎、骶髂關節紊亂引起的腰痛,適合治療腰痛。 但椎間盤突出已引起下肢中段疼痛麻木,應排除腰穴的位置。
2018年,國際權威雜誌《柳葉刀》連續發表三篇文章,打破了我們很多的誤解。
腰痛
《柳葉刀》認為,腰痛首先是一種不為人知的疾病。 現在的人越來越少運動,但其實解決腰痛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。
很多人說,我也想動,但是好痛!
今天就通過腰穴來幫助我們緩解疼痛。
對於背痛,可以按手背上的經外穴位腰痛穴。
腰穴有二個,一穴在二、三指骨縫處;一穴在四、五指骨縫處。 嚴格地說,按書上說:手腕橫紋到掌指關節的中點。
在此提醒大家,每個人的腰痛點位置略有不同,需要找到自己最敏感的穴位,仔細體會。
經外奇穴:不在傳統經脈上,卻有奇效。
膝蓋
膝蓋是我們身體最老化的部位之一,許多人都遭受膝蓋疼痛的困擾。
中醫推薦運動、針灸推拿、針灸相結合的三聯療法,原則是“三點療法,七點練習”。
由此可見,運動是緩解膝蓋疼痛的關鍵。 通過鍛煉,大腿內側、外側、前部和後部的肌肉變得更強壯,我們的膝關節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。
尺澤穴緩解膝蓋疼痛,可以按摩尺澤穴。 尺澤穴在我們手太陰肺經上,膝痛穴正好在我們太陰足脾經上。 手太陰與足太陰同名經脈,同氣相求、相通。 因此,刺激太陰腿肺經穴位,可以緩解太陰腿脾經的疼痛。
腳踝
腿扭傷了,只要骨頭好,真的好嗎? 中醫認為,腳扭傷了外腫內亂,有時骨頭還好,裡面的筋卻已經亂了。 隱患。
陽池穴:緩解腳踝扭傷疼痛,可以按摩陽池穴。 陽池穴位於手腕,少陽三焦經。 我們腳最容易受傷扭傷的地方就是足少陽膽經。 足少陽膽經與手三焦經同屬一條經。 根據中醫求同氣相通的理論,我們可以在手少陽三焦經上取穴來治療足少陽膽經的問題。
足跟痛
足跟痛的特點是早上起來踩在地上,第一步會很痛,慢慢走後就會好轉。 腳後跟疼痛可能是由於不良姿勢或過度運動引起的。 臨床上,足底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比較常見,本質上是足跟局部壓力增加所致。
足穴緩解足跟痛,可以按壓足穴。 這是基於第二掌骨的全息癒合理論。 部分是整體的縮影。 如果人體某個部位出現問題,可以在小宇宙中找到相應的療愈點進行療愈。 如果按壓穴位效果不明顯,可以試試中醫專業的鈹針針灸治療。
筋骨痛
對於我們常見的筋骨痛,如頸肩痛、腰痛、膝痛、腳踝痛等,很多人都陷入了“疼了不敢動,不敢動”的誤區。你受傷的時候我不想動。 其實解除這些痛苦的根本方法就是多運動! 通過“上治下治”的穴位按摩方法,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疼痛,降低對疼痛的敏感度,使我們在運動中更好地運動,消除疼痛,恢復健康。